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其他省招考信息 特岗教师

河北工程大学雄安绿色水网与生命健康研究院2025年博士人才招聘公告

一、招聘单位基本情况

(一)研究院简介

雄安绿色水网和生命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坐落于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由河北工程大学举办、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共建,是全国高校在雄安新区注册的首家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研究院聚焦智慧水利(务)、绿色能源、水生态环境、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以及相关产品装备研发。研究院目前已有一大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特别在智慧水利领域。

研究院依托河北省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河北工程大学多学科优势,尤其是传统、特色水利工程学科,拥有水利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资源水环境调控及综合管理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具有水利工程学科“学士-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51人,有博士学位教师58人,博士生导师9人。在科研团队中有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国家级人才10余人。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8人,硕士研究生234人,本科生1645人。

研究院与天津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等央国企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已经实现人才、实验室和科研资源的互利共享。

(二)智慧水利科研团队介绍

1.团队首席科学家

雷晓辉,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北工程大学学术副校长,“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国“水系统控制论”奠基人、无人驾驶的水网开创者。兼任IAHR水系统调度工作组主席、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流域水循环与调度专委会主任委员、Journal of Hydrology(一区TOP期刊)副主编等10余个学术组织职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4项排名第一),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持调水工程、流域水系、城市水网等重大工程调度项目20余项,发表SCI检索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1部、专著7部、授权发明专利72项。

2.联合科学家

陈彬,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入选首届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等10余项(7项排名第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课题、美国能源基金会课题等一系列科研课题。在Science子刊、Nature 子刊等 SCI 期刊共发表论文300 余篇,其中 1 区 TOP 期刊论文 200 余篇。SCI 论文 H 指数为 70,引用 15000 余次,国际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I 收录发表的高引用文章达 15 篇。入选“气候变化领域全球最具影响力 1000 位科学家”、全球 2%顶尖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出版专著 3 部,主持3 项和参编 8 项国家标准、1 项国际标准,获得专利授权 20 项,软件著作权10项。

3.联合科学家

王坚,留美博士,美国注册工程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福州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校聘研究员,福建空天碳科技集团董事,国碳天衡创新研究院院长。创立生态环境大数据专业应用公司清云环境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席执行官管理软银赛富(SAIF)风险基金投资的中国第一家环保公司(550万美元);成功主导中国环保公司(新大陆环保)水处理设备打入北美及国际市场;作为全球最大上市公司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环保专家负责公司全球范围环保技术支持;美国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评审组成员,多篇国际杂志文章作者,北美水协会、国际水协会成员;超过二十年的第一手的环境工程经验包括矿山生态修复、石化行业水处理、土壤微污染治理等;在博士研究期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用来直接测量磷酸根离子的微电极。

4.团队简介

智慧水利团队实力超群,团队中不仅有1位国家“万人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更有20位具备副教授及以上高级职称的专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首家合同节水管理理论及模式的开创者,智慧水利装备与技术开发专家、模型算法和软件开发专家,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和大气污染成因与影响专家。目前,团队产出了一系列处于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完善的关键技术与产品体系。特别是在调水与节水领域,作为全国首家开创合同节水管理理论及模式的团队,获得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副部长魏山忠的高度赞誉,该模式已在全国200多家高校及机构推广应用。

5.团队业绩

近年来,团队聚焦智慧水利、全域节水、智慧灌区、水生态治理等。智慧水利团队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多水源供水保障与智慧调控技术(5780万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多水源均衡配置与输水智能调控技术(4496万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等课题50余项;近5年,主持各类横向项目1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近2亿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省部级二等奖15项。

(三)科研平台

1. 依托河北工程大学,拥有教育部“水资源智慧调控与综合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智慧水利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资源水环境调控及综合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降雨-径流-灌溉实验基地。

2. 河北工程大学在北京、天津、雄安等地建有异地研究院,可依托这些研究院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拓展和产学研合作等工作。

二、引进博士的基本条件和相关待遇

(一)基本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2.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引进博士业绩成果如符合现执行的《河北工程大学“青蓝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中“青蓝学者”人才必要条件,年龄要求按照“青蓝学者”文件执行。

3.国内博士一般应具有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博士学位证;国(境)外博士应取得国(境)外学位并完成教育部学历认证,且本硕博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二)招聘专业

智慧水利、自动控制、数学、力学、水文及水资源、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

(三)招聘岗位条件

招聘岗位:全职引进,包括教授、副教授,杰出博士、拔尖博士、接收博士。

1.长聘岗位:主要包括教授、副教授人才

(1)应聘人应在QS排名前200高校担任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教职,或在原岗位取得突出研究成果,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学术水平。

(2)承诺通过引进后全职来研究院工作。

2.杰出博士、拔尖博士人才

(1)杰出博士按照现执行的《河北工程大学“青蓝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要求执行。

(2)拔尖博士须有省部级及以上(博后基金)项目主持经历,或有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

3.接收博士人才

(1)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2)具有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博士学位证,有较强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青年学者,达到研究院接收博士人才条件。

(四)相关待遇

按照引进博士人才层次和学科需要,可享受对应的安家费、购房补贴和科研启动费待遇,具体如下:

1.薪酬待遇

(1)杰出博士实行年薪制,根据人才层次,包干年薪从20万到300万不等。年薪具体按照现执行的《河北工程大学“青蓝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河北工程大学“青蓝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补充规定》规定的“青蓝学者”聘期执行。

(2)拔尖博士和接收博士入职一年内享受河北工程大学奖励性绩效工资七级岗待遇。

2.科研保障

(1)教授、副教授和杰出博士根据人才层次,可一事一议,配置60万到2000万的科研启动费,具体按照现执行的《河北工程大学“青蓝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执行。

(2)拔尖博士和接收博士科研启动费按河北工程大学相关规定执行。

3.安家费

(1)教授、副教授和杰出博士根据人才层次,可一事一议,提供40万到500万的安家费,具体按照现执行的《河北工程大学“青蓝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执行。

(2)拔尖博士和接收博士安家费按河北工程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4.其他待遇

需要解决户口的,可依托河北工程大学天津、雄安、北京研究院,在天津或雄安新区落户,亦可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享有在北京买房、汽车摇号、子女入学和积分落户加分等政策)。研究院将协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入托问题,为引进人才消除后顾之忧。

(五)考核要求

引进的杰出博士、拔尖博士和接收博士考核期均为4年,2年内发放安家费和购房补贴待遇的50%,4年考核期合格后发放其余部分,考核期内未完成考核任务的,不再发放其余部分。

1.杰出博士考核按照现执行的《河北工程大学“青蓝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河北工程大学“青蓝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补充规定》规定的“青蓝学者”执行。

2.拔尖博士和接收博士的考核要求:

拔尖博士须完成以下考核任务之三(完成单位须河北工程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各项任务不累加折抵):

接收博士须完成以下考核任务之二(完成单位须河北工程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各项任务不累加折抵):

(1)作为额定人员,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含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

(2)主持或参与(排名前三)的横向课题总经费累计到账额度超100万元以上;

(3)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4)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4篇以上学校规定的二类B期刊论文(其中SCI二区论文至少2篇);

(5)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项以上;

(6)专利或产品成果转化经费30万元以上;

(7)获研究院“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以上;

(8)在科研项目、产品研发、技术服务或管理岗位有突出贡献。

【联系方式】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发送到邮箱:XNyjy2024@163.com

联系人:刘维  联系电话:13230087483

孙天野 联系电话:13810863450。

研究院招聘常年进行中,诚邀海内外各层次杰出学术人才加盟!


版权与免责声明:
返回顶部

地址:中国-云南

Copyright 2015 - 2025 就公网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